楼宇是垂直的街区、空间的经济。楼宇经济是以现代城市最集中的资源——楼宇为载体,以开发、出租、售卖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,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。近年来,我市着力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,中心城区核心商圈的楼宇经济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增。
但是通过对中心城区爱山、飞英等5个街道18座楼宇500家经营单位的深入调研,我们发现,当前我市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:
一是整体发展层次不高,特色集聚程度偏低。大多数楼宇为综合楼宇,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,多种行业、产业、业态无序分布,500家单位中275家相对集中在投资咨询、建筑设计、保健品营销、美容养生、食品餐饮等10多个行业,其他225家单位较为分散;入驻企业普遍存在低、小、散的特点,500家单位中有公司261家、分公司57家、办事处31家、个体工商户105家,还有32家单位未登记注册,而261家公司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仅96家,不少楼宇被当作仓库和单位内部会所等非经营场所使用,房租经济特征突出。
二是产权分散问题突出,管理服务水平不高。除湖州大厦、金瑞大厦、苏宁生活广场、白蘋洲商务楼、米兰商务楼A座等目前产权相对单一外,其余楼宇普遍存在产权分散的问题,既不利于楼宇的整体包装和商务企业的集聚,也直接影响到入驻企业的税收贡献率、产业导向以及经济业态。同时导致楼宇管理不够精细、服务机制不够健全、楼宇资源统筹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。
三是日常监管难以到位,违法经营现象较多。楼宇经济不像“马路主体”,其物业安保系统相对封闭,一定程度上存在进门难、发现问题难、与物业协调难等问题。同时楼宇经济主体的迁入、迁出、新办、注销等变动频繁,还有不少楼宇如新天地公寓楼等属于商住并存,给监管带来困难。一些不法企业由此逃避监管,进行虚假宣传、超范围经营、营销欺诈,甚至无证经营等违法经营行为,损害了消费者权益。
楼宇经济是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、风向标和特色展示窗口。特别是在当前中心城区土地日益短缺、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及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城市主导产业的背景下,楼宇经济的发展更具有积极的作用。为此建议:
一、统筹楼宇经济发展整体规划
建议市委、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楼宇经济在扩大城市发展空间、开发就业岗位、扩大税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,进一步明确楼宇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,根据我市楼宇经济发展特点,加快制定楼宇经济发展规划,研究出台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意见,按照“打造专业楼宇平台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”的路子,定期发布楼宇经济引导目录和鼓励方向,特别是根据区域产业特点,突出对优势产业的支持,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集中、特色鲜明的主题楼宇,实现高端服务业态集聚。
二、完善综合楼宇配套服务
配套环境不够完善是限制我市综合楼宇发展的瓶颈。建议高起点打造中央商务区,进一步完善新天地、东吴广场、爱山广场等重点商务区的楼宇功能,重点解决商务区域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,大力提升物业配套管理,引导商业零售、餐饮休闲、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集聚,打造一批相对集中、配套完善、管理成熟的商务楼宇精品。同时,推进“楼宇社区”建设,实现经济服务、民生保障、城市管理、综合治理、党群建设“五进楼宇”,建立健全对社区、楼宇业主、物管公司、入驻企业的考核激励机制,激发各方积极性。
三、加大楼宇综合监管力度
研究制定楼宇经济综合监管办法,切实规范商业综合体内经营租赁行为,重点突出规范投资咨询类、预付式消费类和保健品营销类企业,并对楼宇内开展的咨询、讲座等大型活动实施备案制管理;加强日常执法检查,对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不一致的企业,督促企业按实际经营地办理工商登记变更和税务登记手续,并规范引导无证无照经营企业以及办事机构规范办照。同时,研究制定服务举措,为楼宇入驻企业提供优质、快捷服务,加快推动商业综合体的“个转企”工作,切实挖掘楼宇经济增长潜力。
四、建立楼宇经济信息化平台
建议建立楼宇经济数字化管理系统,对入驻企业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,全面掌握企业信息、税收情况、搬迁动态、楼宇空置情况等;建立反映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、统计制度和统计网络,为政府决策提供全方位参考依据,为企业经营提供交流平台;根据楼宇特色,采取定向式、个性化招商,加强整体包装策划,提高重点商务楼宇知名度和影响力。